教师如何选择课题

发布时间:2009-12-18

教师如何选择课题

1.选题的意义。

我从自己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搞科研和科研专业人员相比,首先在选题上更容易找到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师就生活在科研的本源之中。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使教师感到有无数的课题就在自己身边;对教育中大量现实前沿问题的感受体验,也使教师能够直觉地感到哪些课题更有价值。

比如,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这样或那样的成绩,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被动局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或者是误区,其中有一点是很明显的,也是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术界乃至流派对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的不同认识(即使是新课标在语文究竟是什么这个语文的基本问题上,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无所适从(对语言学习的模糊认识)。

我主持和参与的南昌市语言文字训练课题,江西省小学语文功能教学语感教学读书与积累,这些课题的确立,就是基于当时对语文教学如何还其本源的思考后确立的。

因此,着力研究我们民族语文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找到语文课的准确定位、定性、定任务、定内容之后再来谈方法,从困扰这些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中,我们可以找到并选择很多课题进行研究。还有新课程中的考试方法、内容的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这些相关性,因果性(与教育规律)十分明显特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如果没有这些问题,也就没有科研的需要了。而课题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教科研的价值所在。价值所在不仅反映在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包括研究过程中思考、探索、求证,这中间有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认识水平的提高,理论思维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等等。总之,选择教育实践中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感到困惑的问题。

2.选题的原则。

选题的原则,最基本的一是实际需要,二是可行。

需要的原则主要指影响全局、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问题。比如当前仍在争论不休的语文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与基本规律。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其次,急需解决的迫切性问题,是需要选定的课题,像新课程中的知识与训练的问题,评价与考试的问题(中学语文2004—1P11)。此外,打开局面的突破性问题,也是需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的。这种问题往往蕴涵着重要的规律。这往往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比如我们民族母语教育的优秀传统非常值得研究。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数以千计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诗人,而且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滋养了中国古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这里面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符合汉语特点的优秀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而不是无视它在我国语文教育自然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断层)。

可行性原则,主要指课题必须是可以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实施条件。否则,将会劳民伤财,解决不了问题。这些条件主要是:

自身条件。只要具有一般的,在文化素养、专业素质、教学技能的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有研究课题的条件,即使是难以独挡一面或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也可以参加课题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大家一起研究。此外,还要有目的性,积极性,不要研究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尽可能研究自己实践的、熟悉的问题,这是研究的出发点(已经积累和拥有了大量的经验材料)。

时间保证。除了在日常教育实践中进行研究,教师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读书学习,收集、整理资料信息,做些调查研究等。这都需要时间保证。

良好的研究环境。主要指学校和有关部门为教师搞课题研究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以及必须的经费、设备、人才等。这是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3.选题的途径。

教育活动极其复杂,存在的教育问题也非常多,根据我自己的体会,选择课题一般来讲,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考虑:

教学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又有兴趣和能力研究的问题)。这是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在实际过程中问题往往层出不穷的,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中的热点、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问题。例如:我校2002年开始的历经3年的读书与积累课题,就是源于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教语文,学生语文水平总是在不理想的水平线上徘徊,一个班能说会写的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真正能把文章写得像模像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喜欢阅读的。我感到,这些孩子因为书读得多,在文章表达上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况且,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佳时期,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好好利用起来呢?我们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无法让所有学生学得言语技能,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积累言语材料,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习得语言。于是,我便有了开展读书与积累课题研究的想法。

在教育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研究问题。不同的理论观点或有争议的问题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冲突的对立面,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参照。像当前新课标引发不少争论,比如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人文性的性质争论由来已久。虽然现在新课标作了最具权威性的总结,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但在语文界仍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尤其是中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认识比较深刻),比起大学教授,他们更有发言权。而我们小学教师相对来说,比较认同课标这一提法,毕竟我们不在中学教师和教研人员这一档次,因此小学教师更多地把目光放到理论上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实践中如何操作把握上。由于难以把握二者统一的度,因此教学中常常出现为人文性而人文性,片面追求人文性的倾向。此外,诸如知识与训练,评价与考试等方面的争论都很多,而且这些也都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从中选择课题研究。

从省市、国家各级教育领导机构的课题指南中选题。这主要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所教研室,教育学会的课题指南。这类课题指南由于其特殊的条件(多由基金组织资助、课题项目执行中,均由有关部门和基金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结题也由这些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所以一般来讲,这类课题比较规范,有各方面提供的条件保证。需要注意的是,课题指南并非课题本身,它只是选题的方向和参考,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把研究方向具体化。比如,2000年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为了推动课程改革,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下设定了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项目2003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从字词能力评价到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能力评价研究,成立了五个子课题。我们江西在江西师大漆书清、余应源两位教授的领导下,在南昌市几所小学作为试点开展了这项课题研究。这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建立小学语文学科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方面的课题,诸如,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提出课题,从成功经验中或研究成果探究新问题中选出课题,从借鉴启发中选出课题,从教育信息中选题等,无论如何选题,务必掌握一个前提,即与自己教育教学密切相关,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选题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选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题目过大。例如语文教育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以为选题只是确定一个归属的范围。再就是没有把问题找准。选题不能以大见小,或大题小做,而应该小题大做,以小见大。而且课题过大,系统复杂,还涉及一些具体的子课题,不好控制和实施。小课题虽小,但任务单一,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深度,仍然有价值。

选题过难。往往是忽略了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以学校的条件去做全乡、全区、全镇,甚至更大范围的调查统计研究,或者力所不能及,尤其是主客观条件都不相适应的(专业特长、知识基础、科研能力、经验积累、时间精力等这是主观上的,客观上,经费设备、文献资料、协作力量等)。诸如像语文教育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研究语文教育的心理学探讨等,这里涉及到很多理论方面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对教师的要求高,还涉及其他学术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些属于语文教育理论空白处的研究,多属于专业人员研究的范畴。

选题过于含混、笼统。选题应该清楚表明任务和目的。否则在今后的研究中容易背离目标。例如:感悟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中重要性的研究从字面上看,研究什么呢?就很模糊,而且容易误解为教师亲身去感悟。(原来是想研究学生在实践中自身的感悟,如果改为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中学生自身感悟重要性研究就比较清楚了。)

规范地表述研究课题。一是课题表述要非常明确。例如:小学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的探索,一看就明白对象是小学生,内容是语文能力训练,方法是课内外衔接。关键就在衔接。为此,老师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就要考虑教学内容为主并与学生课外生活经验相互衔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使老师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同时要考虑对学生课外生活素材进行筛选,以尽量考虑素材与课文内容的相似性,相近性,相关性等,此外,还要考虑衔接的方式。

其次,课题表述应避免价值判断。即对某一事物和现象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态度。教科研的结果需要对某种教育行为作出价值判断,但题目不能事先作出价值取向,如对小学生写字教学低效性原因的调查与研究。也许事实是如此,但容易使人感到课题是对学校写字教学成绩全面否定的价值判断,如果改成小学生写字教学有效性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和研究就避免了这一问题。

此外,表述一般应用陈述句,不能用如何培养……”之类的问句形式表达课题(否则容易使人感到这是个要回答的问题,而不是研究的问题)。

提高选题的水平。一是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难易结合,先部分后整体。二是要讲究科学,选题要来自实践,不回避问题,有事实和理论依据。三是要讲究创新,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新的内容(新课程),新的角度(以学定教),新的思路(奉献精神,专业发展),新的方法(过去通过经验总结研究学习规律,现在通过个案跟踪或案例研究,还有微格教学的研究等)。

2.要提高与选题有关的个人素质

选题的过程,常常涉及许多研究者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要有敏感力,善于发现和捕捉实践中有研究价值的题材。如,素质教育从写字教学抓起。

要有广阔的视野,很多重要的课题都是在事物的交流中产生的。如,一个有美术功底的语文教师,就能设想通过画意,使学生体会诗情”……

    ◇要有奉献精神。教科研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在完成日常繁重定额工作之外的一种额外付出,是一种创造。他们不辞辛苦搞课题研究,是为了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了探索规律。这条路是不平坦的,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只有苏轼说的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心有坚忍不拔之志之人,才能坚持下去。

 

 

版权所有 2021 ©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
地址:上海徐汇区番禺路901号
联系电话:021-64478296
网站建设:上海迅速网络

沪ICP备0000000000000号沪公网安备0000000000000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