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学科阅读方案

发布时间:2011-10-30

虹桥路小学   冯绿倩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 “数学”看成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断把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的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带来更高水平的概括,这种 “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学生从现实的体验,沿着生活中的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逐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因此,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所以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尤其数学薄弱的学生,多做数学阅读思考将很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借助阅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励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使数学课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推荐阅读内容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及年龄特点,本学期推荐孩子们阅读的是由美国作家玛瑞琳·伯恩斯戴比·泰勒等撰写的“数学小子”丛书(送给所有想快乐学数学的小朋友)第一辑中的《贪心的三角形》这一具有浓厚数学色彩的童话故事。在由班春虹等所译得这则故事中,语言自然质朴,便于孩子独立阅读理解,故事的发展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再配上精美的故事插图,极大地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目的

1、通过数学阅读活动,使学生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其中所蕴藏着的不懈追求与探索的精神。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严谨、踏实、不畏艰难、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会带给学生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其受益终身。

2、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

3、通过数学阅读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4、通过数学阅读的开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和意志品质,真正谋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阅读形式

1、独立阅读。学生利用在校、在家的课余时间,独立阅读相关内容。

2、课堂阅读。教师利用学科教学的空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并交流彼此阅读后的心得体会。

四、阅读内容

《贪心的三角形》讲述了一个与奇妙的几何图形有关的故事,其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一个三角形,他过腻了三角形的生活,总是盼望多得到一条边,他想,这样的生活一定更有趣!所以三角形一次次跑到形状转换官那里,转换官一次次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三角形变成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每变换一次,生活确实不一样。可是有一天,令人1889事情发生了,三角形根本没办法站稳,它沿着山坡滚了起来。原来随着每一次边的增加,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圆!让我们快来看看三角形每一次改变后的生活,快乐地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吧。

五、阅读指导拟定

第一步:科学分组,构建和谐有效的活动小集体。课题活动是小组合作、互助互补的研究活动,因此应该建立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数学活动小组以保证活动质量的高效。

第二步:分章节确定各阶段的阅读主题。阅读前让学生明确每次阅读的重点与目标,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培训,尤其加强学生对阅读补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三步:阅读成果合成。阅读结束,组织学生将相关的文字材料、影音材料及活动作品整理成册。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阅读活动的指导与组织要掌握四个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阅读活动必须围绕当前的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各项阅读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六、评价活动

1、成果交流共享、过程反思。定期进行活动成果评奖及展示,并组织学生反思。

2、成果归档。学期结束组织教师进行资料整理及建档工作,确保活动有过程、有效果、有痕迹。

 

版权所有 2021 ©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
地址:上海徐汇区番禺路901号
联系电话:021-64478296
网站建设:上海迅速网络

沪ICP备0000000000000号沪公网安备0000000000000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