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路小学暑期教师进修学习材料之五
发布时间:2008-07-21“十佳”班主任的故事
有人言:“班主任乃是世界上最小也是最伟大的主任”。说他最小,是因为他只管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多;说他最伟大,是因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师,教师的核心就是班主任.也有人说:“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干的是最大的工程,最细、最复杂、最艰苦的工作。”不错,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行为、生活……样样少不了他操心.班主任是一座“金桥”,他既是学校的管理者, 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贴心人。班主任是“管家”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做的都是平凡的教育琐事.班主任是“挑夫”,他一肩挑着教学,一肩挑着管理。
2008 年初在“第三届全国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表彰会上荣获“全国十佳班主任"称号的班主任们就以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人们从他们真实、生动的故事中真正认识、理解并敬佩着班主任。
NO.1“悄悄话”的功效-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郑丹娜
学生不是一块可以任意搓揉的泥团,而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根块”。
“悄悄话”的沟通不仅为
NO2 “教育之子”的触摸——重庆市巳蜀小学田冰冰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班主任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孩子埋藏在心底的潜能。重庆市巴蜀小学的田冰冰老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打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因而,她被许多学生珍藏在记忆深处。
多年来,田冰冰老师不仅在学校中努力唤醒孩子们的潜能,而且坚持通过网络不断关注孩子们的假日生活。一个暑假里,小小班级邮箱成了师生亲的加油站,239封甜蜜
温馨的邮件,传递着师生假日里的快乐。“国学书香扑面来”博客冬令营是
NO.3 每一个家长都是老师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一小刘娟
四年前,深圳南山区教育局率先在育才一小实行小班化教学实验,作为一名有着近10年教学经验的临时聘用教师,刘娟在罗任重校长的亲自指导下,担任了有着24个孩子的实验班班主任。从孩子们上一年级开始,她每天早上都会来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跑步锻炼;课余时间,她时常和他们一起在后院草地上找蚂蚱、采野花或在操场上玩各种游戏;哪位学生生病没有到校,一定会致电问候;哪位学生的生日到了,会为他唱生日之歌,送上真挚的礼物和祝福;感恩节时,她提醒孩子们自己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并鼓励他们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对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她会及时送上表扬的小纸条,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失误,她会激励他不要气馁,重头再来…
“每个家长都拥有特定的社会资源,如果能将所有家长的社会资源调动起来为学生所用,班级就拥有了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自己就不是一个人在教了。”想到此,刘娟开始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每位家长有可能在哪些方面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帮助。很快一个个由家长提供帮助的教育活动相继诞生:身为深圳南方航空公司员工的家长自告奋勇地带领孩子们参观机场,把
NO4 智慧无边一一河南省漠阳市实验小学何风彩
她认为:干好教师这个职业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大智慧。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大师们的教育著作和相关教育报刊,坚持写教育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NO.5 课题研究的魅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林秀平制定出了《小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计划扎虽然不够规范、严谨 ,却是她迈向科学管理的第一步。
“编写杂志”是这一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刚开始面对一大堆资料,学生们为选什么材料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一位组长连续三个晚上一人抄写了所有材料,却招来了同学们的不满……然而,出版到第3期杂志时,学生们的合作已经默契了许多:一幅图往往由几人共同完成,他们各自拿出自己最好的彩笔、贺卡笔共同使用。后来,老师们看了学生们编写的杂志也赞不绝口,家长们看到后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孩子的作品。在“争当小小古诗家”活动中,在3个月里,全班同学背古诗词1216首,有5个学生背了90首以上,就连班里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也背了1O首。
一年后,经历了类似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学生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也让
NO.6 当头棒喝——山东省荷泽学院附属小学郜书萍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郜书萍用满腔热情、爱心和耐心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播撒着阳光的种子。她用健康作代价真诚付出,换来了学生的真情的回报:勤奋好学,守纪律,不忍心让她多费一点心,多劳一丝神;激烈争论时“学生们会因她一个“停止"动作嘎然而止;收缴家庭作业时,学生会因她的一声叹息而迅速写好交齐……一个又一个荣誉更是接踵而至:他们几乎囊括了本年级各项比赛的第一,每个学期都被评为模范班级。
然而,一届学生又要毕业离去,当郜书萍为她的付出而无憾,为她的努力而欣慰之时,一件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却从此改变了她的教育轨迹。
那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篇作文。她引导学生们以母校、老师为话题,写一篇自命题作文。经过她有序的训练,几年来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有目共睹。正当她被学生的作文陶醉,为自己的教育成功而窃窃自喜时,一行极不协调的文字跃入她的眼帘:“
郜书萍感到李静的作文剖析着她的灵魂,犹如当头棒喝,让她警醒、反思:再也不能这样教,再也不能这样活!她破天荒地给李静的作文打了93分,并且在评讲作文时说:“同学们中有一个人写的作文,让我终生难忘,你们想听吗? ”学生们马上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优秀学生。“现在,请李静同学来读她的作文。"学生们先是惊鄂,继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当李静看到作文纸上那鲜红的“93”分时,哭着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这样写。”她泣不成声,执意不肯读。征得她同意后,郜书萍读起了她的作文并真诚地说:“在我的教学经历中,遇到过许多良师益友,他们教我如何上好课,如何搞好班级工作,而咱们的李静,教给了我要公平地对待学生。她是我教育上的老师。”顿时,教室里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