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路小学党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二)
发布时间:2009-06-19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拉开序幕后,虹桥路小学党支部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调研阶段的学习活动。
1. 合理安排时间,指导学习方法
学校党支部为了保证学习调研阶段学习的时间和效果,根据党员工作实际,支部安排了“每天自学半小时、每周集中三小时”的学习制度,并向党员提出了集中学习有准备——通读学习材料、理清文章框架结构、找出文件重要观点;交流讨论有思考——寻找事例剖析、对照自我反思;工作实践见成效——转化学习成果,修正完善行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
2.书记带头领读,提高思想认识
在党员们充分自学“热身”的基础上,支部为开设了第一次微型党课,由书记带头开讲。在党课中,书记从“为什么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怎么看待、对待学习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三个问题入手,将近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归类,帮助党员理清学习思路,分析学习内容,讲明了学习要点。并从文件中进一步帮助党员梳理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势背景、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从而进一步统一了党员们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
3.党员分享案例,评议加深理解
为了更好地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支部在党员中开展了“我眼中的科学发展”专题学习讨论。目的是通过运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在评、议、思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
在学习中,每位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从身边人和事中寻找案例,畅所欲言。
有的党员谈到,教育局“各级各类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让小型学校的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有了更大的信心。有的党员谈到,现在对学生体育素质的评价更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的理念。由过去较为注重体育技能上的达标,转变为重视体能、技能、身形等全面素质的标准要求,更加科学合理,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党员还谈到:学校教研活动形式的改变,也渗透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更多地考虑教师个体的需求,更多地兼顾各年级教师的实际,更多地调动每位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
同时,党员们也在寻找案例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思想上、工作中与科学发展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具体事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包办代替”与“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还不相适应;如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上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还不符合等。
通过对案例的交流与讨论,党员们感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学发展,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实践,才能真正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案例的学习讨论活动为支部下一阶段的深入调研、解放思想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引导全员参与,分层意见征询
在学习调研阶段,支部注重意见征询的广泛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意见征询的对象有学生、家长、教师、社区,意见征询的方式根据对象先进行全面问卷,再根据汇总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座谈与访谈。既注重了点面结合、各有侧重,又保证了全员参与。为了达到意见征询的预期效果,支部将如何设计问卷作为重点工作,全体党员以任务认领、集体讨论的形式参与设计,此项工作为党员们提供了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和展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