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教育60年(第一讲)

发布时间:2010-09-04

共和国教育60年(第一讲)

1949年  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n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

n    1949111,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同年12231231,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必须坚决正确地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管会接收解放区公立学校  

n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地军管会接收新解放区的各级公立学校,组织开学复课,对学校进行整顿改造,取消国民党反动训导制度和反动课程,开设革命的政治课程和其他新课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的现实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和创新。

1950年  全国第一所工农速成中学开学

n   195043,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这是全国第一所工农速成中学。此后全国各地相继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工农及工农干部经过在工农速成中学的学习后,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经考试升入各种高等学校,即扩大了基础知识在国民中的普及率,又调整了大学生中各阶级成分的比例。同年1 214,政务院发出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n           19506169,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讨论改造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方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会议。会议提出,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国家高级建设人才。

高校毕业生开始按分配就业  

n   195063,政务院成立1 950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工作分配委员会,直接办理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1 8000名毕业生的工作分配事宜。要求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有计划地合理统筹分配高等学校毕业生。至此,新中国开始了以国家分配为主要模式的高校人才分配历史。

小学五年一贯制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开始

n   19506月,为了改变四、二制这一初、高两级分段旧学制的缺点,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都能享受完全的初等教育,教育部初等教育司选定北京六所小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第二两附属小学,北京育才小学,北京市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北京市第三区第二中心小学,北京市第六区第一中心小学)从秋季开始进行小学五年一贯制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毛泽东关注学生健康问题  

n   1950619,毛泽东就健康问题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次年115日,毛泽东再次写信给马叙伦,提议采取行政步聚,具体地解决学生健康问题。

中小学暂行教学计划颁布

n    195081,教育部颁布新中国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1951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普通中学的问题,明确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讨论了中学教学与管理的原则措施,修正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并于1 95231 8日与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一起颁发试行。1953722,教育部颁发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对此草案再作修订,要求各地自19538月起试行,六年总授课时较原教学计划草案有所减少。

首批留学生出国交流  

n    195096,建国后首次派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五国学习语文、历史、地理的25名留学生启程。同年1 130,上述五国来华留学生陆续到达北京,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同年1228,派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学习工程的10名留学生启程。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n  1950103,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新中国收回教育主权  

n    19501214,政务院第65次会议通过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构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据此,1951111教育部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确定了处理接受外资津贴学校的原则、办法和接受工作中的具体政策、措施。至1951年末,按不同情况,对全部接受外资津贴的大、中、小学校,分别改为公办和中国人民自办,收回了教育主权。此前,教育部已明令接办辅仁大学。

1951年   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召开

n    1951319,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制定发展和建设中等教育的工作方针与措施。会议提出,要使青年一代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确立9月10日教师节

n    195151,废除国民党政府确定的66教师节,改用五一劳动节作为教师的节日。198511 1日,国务院借鉴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设立第一个教师节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21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10为教师节。

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召开

n     195182791 1日,教育部合并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讨论制订发展、建设新中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方针、任务。会议提出,争取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以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培训相结合,五年内培养百万小学教师。

新中国启动第一次学制改革

n     1951101,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它以法令形式确立和充分保障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明确规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和业余教育在学制中的适当地位。这次改革学制的重点是加强工农干部教育、技术教育和小学教育。1951年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基本确立。自此,开展教育工作和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有章可循,新中国学校教育步入了新的里程。

1952年 教育部公布汉字常用字表  

n    195265,教育部公布汉字常用字表,列出常用汉字1500个。这个常用字表成为扫除文盲工作中的脱盲标准。19531 124,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扫盲标准、扫盲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

全国高级中等技术学校、师范学校以省、市为单位统一招生

n    195275,教育部发出指示,全国高级中等技术学校、师范学校实行以省、市为单位统一招生,指示各地要建立统一招生委员会,统一计划。

人民助学金制度开始实施  

n   195278,政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高、中等学校学生中实行人民助学金制。此前该制度已在一些地区公立学校实行。2001924,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落实和完善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的通知

政府接管全国私立中学

n   1952910,教育部发出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提出将全国私立中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此项工作于1 956年全部结束。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作启动

n    19524月始,教育部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进行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作。调整的重点是华北、华东两大行政区的高校,包括院系合并、院校增设、专业调整等;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教会学校一律撤销;由中央统一调配师资、校舍和设备。整顿综合性大学,发展专门学院;对政法、财经院系予以适当合并集中,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经过调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182所。1955年又调整部分高等学校院系专业设置和分布,经过两次大调整,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框架格局。

毛泽东提出要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n    1953630,毛泽东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对教育提出了要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1957227,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4年  教育部编写普通中小学全国   统一教材

n    195473,教育部、出版总署联合发出指示:规定中学、小学、师范学校、幼儿园课本、教材一律由国家指定的国营出版社编辑出版:教学参考书、工农兵妇女课本、教材由国营出版社出版。195951 7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编写普通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材的意见。鉴于1 958年各地自编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决定编写普通中小学的全国统一教材。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利

n    1954920,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教育权利:对从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新中国第一份¡°减负¡±文件出台

n     195571,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份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要求各地有效地解决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55831,教育部发出通知,取消给小学生统一布置假期作业的做法。1 964年,北京铁路二中校长给中央办公厅写信,提出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毛泽东对此批示,并于1966年发出三份减负文件。196454,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指出负担过重最突出的现象有三多:课程门类多、课外作业多、测验考试多。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的思想。

1956年  中共¡°八大¡±提出争取在12年内分期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n    195691 5目~92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报告,指出文教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根据掌握重点、照顾其他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方针,进行全面教育规划,争取在1 2年内分期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959年  重点高等院校建设开始  

n    1959517,中共中央为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指定北京大学等16所学校为重点学校。此后,又分批增加若干所学校,进行重点高等院校建设。

1963年  高等学校开始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制

n     1963626,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试行草案决定规定,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决定对高等学校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的制度。

1977年  高考制度恢复  

n    1977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同年1 0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和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标志着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

1983年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三个面向¡±

n   1983101,邓小平应北京景山学校请求,作了重要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给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版权所有 2021 ©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
地址:上海徐汇区番禺路901号
联系电话:021-64478296
网站建设:上海迅速网络

沪ICP备0000000000000号沪公网安备0000000000000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