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重点学科建设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10-09-13

 

徐汇区小学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本着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理念,遵循学科教学规律,以实施“二期课改”为抓手,聚焦课堂教学,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行为,基本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规范的要求。分析我校师生现状,我们将数学学科建设作为作为落实上述要求的重点工作,以期通过实践和研究形成有效策略,引领辐射其他学科,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一、我们的思考

(一)现状分析

    一、我校推进数学学科重点建设的背景认识

    1、 教师队伍决定品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悄然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和引导者转变;教学方式也正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和探究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受到各方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怎样教,更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通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的提升和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建设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教育的基础保证,也是学校各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2、学生来源基础薄弱,层次较低

我校现有学生340名,属于小型学校,其中三分之二是来自学校附近乐山新村及周边地区的本块学生,这些学生中父母失业、下岗者较多,其余三分之一是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由于受到文化环境、家庭背景、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其学前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入学后,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受到一定制约,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自身思维方式等因素,学生之间的差距大,学业落差也很大,给教育和教学的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课题。

3、教师素养较高,队伍稳定

我校目前拥有数学专职教师5名,皆为成熟期中青年教师。其中中级职称2名,区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校级骨干1名。这5名教师基本上是一人教一个年级。虽然教师人数不多,办公室也分布在4个层面,但是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大家能自主研究,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团结协作的校园氛围使大家能随时随地的交流教学中的困惑或分享有效方法,形成自主研究、共同分享的教研氛围。近几年通过大家努力的探索、实践,我校数学教师在区级各类教学评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可以利用“教师素质”这一能动因素促进数学学科全面稳定的发展。

 

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家庭教育的缺失,虽是不利因素,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阻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的差距是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在教育到位、教法得当的情况下是可能所改变的,也就是说学生有向上发展空间的。

数学教师队伍人员配置的优势,“自主研究,合作分享”氛围的初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师资方面有力的保障。

 

(二)、预期目标

学校把数学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学科,是希望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师资力量的优势,在建设过程中出教师、出成绩、出经验。

出教师:在建设过程中为每一个教师搭起实践、研究与展示的平台,提升教师个体和整体的教学能力,研究水平。

出成绩: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

出经验:积累实践研究成果,在交流分享中不断充实完善。总结数学学科建设行之有效的举措,以点带面辐射其他学科,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二、我们的做法:

(一)制度保障

1、建立规范性制度

  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业务规范,帮助教师提高运用业务水平。以落实教学五环节为抓手,每个环节制定了规范的具体的细则,教学规范从教学五环节开始,严格的教学流程管理,促进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教研组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我们还制定了教研制度,例如教研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发言人等。

2、建立激励性制度

  学校每年进行骨干教师的申报、审核、推荐、评选活动,使更多的老师能体验成功,为教师提供发展空间,从而自觉地努力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小的成功走向大的成功。对评出来的骨干教师在外出学习反面进行倾斜,让他们开阔视野,汲取更多经验。一年结束,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评定。

(二)搭建平台

1、建立教育教学研修制。学校及时吸纳相关研究成果,制定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主要形方式,以课堂磨练为主要途径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提炼出颇具我们中青年特色的“骨干引领的伙伴团”的教师教育教学研修制度。研修方式包括名师讲座、与专家对话、案例分析、问题研究、课题带动、行为跟进等,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磨练、成长。

2、骨干带教制度。利用本校师资资源,进行自培,让骨干教师带非骨干教师,结成对子,进行手把手的传、帮、带培养教师。指导老师与自己的严谨治学制度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引领其它教师共同进步。

3、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学校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学校评价教师主要着眼于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落实常规培训

学校坚持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中、长远规划和年度安排,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师资培训。至今5名教师中有3名教师获得本科文凭,2名教师参加市新教材培训,基本形成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教育观念新、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5、开展行动研究

以“做一名反思型教师”为研究目标,通过原课堂教学,更新理念、新设计课堂教学、改善行为、新行为课堂教学等过程开展课例研究,努力提升教研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老师们认识到,以课例为载体探索教学改进的途径,解决教师日常的、具体的和点上的教学问题,是一线教师、教研组进行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6、开设教学论坛

随着学科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个体专业水准不断提高,教研活动专业化的层次也需得到相应的提高,学校以总结推广数学教研组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反思——成长”论坛,已经组织了多次面向全校的活动,主题包括“教师通过反思走向专业发展”、“教研组实现教学个性为内涵的建设”等。我们努力创造良好的研修环境,让教师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发展。

5、举行教学评比

为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不断磨练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努力实现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学校多次组织并实施了骏马奖、耕耘奖的评比,评比采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设计答辩等方式,同时,教师们还参加市、区的各项评比,屡获佳绩,1人被评为区教学骏马奖,1人获区数学教学评比三等奖,一人获市教学评比三等奖。

三、我们的收获:

1、形成课前“精选”、课中“精讲”、课后“精练”的“三精”原则,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保证课堂教学“双基”的落实。

2、自行设计并运用“快乐教师”——数学配套游戏软件,寓教于乐,保证课堂教学双基的巩固与提高

3、编写校本教材《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应用,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

4、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研修形式。

5、组内多位老师开出的校级、区级、市级公开课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去年,我校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

6、三年来,数学学科教学教研的经验在我校积极发挥了示范与辐射作用,成了其它学科观摩学习的对象,真的成为了我校教学教研方面的“领头羊”。

7、教师发展,得益学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数学学科重点建设活动的展开,我们真实目睹了每位教师在此期间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感受到了浓浓的教学研究、尝试、探索的氛围,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学科重点建设活动给谋求自身发展的学校带来可喜的变化,给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给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带来专业成长的机会,给学生带来发挥潜能的舞台,给课堂带来生机勃勃的气息。

版权所有 2021 ©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
地址:上海徐汇区番禺路901号
联系电话:021-64478296
网站建设:上海迅速网络

沪ICP备0000000000000号沪公网安备0000000000000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