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2010-2012学年学校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0-10-26一、 学校发展概况和分析:
1、 办学条件:
我校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地处徐家汇社区。建立于1989年,是乐山地区(“市民村”和“塘子泾”)一所公建配套的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514平方米,建筑面积3513平方米,校园宽敞、整洁、优美,电脑房、图书馆、自然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乒乓活动室等专用教室配套齐全、教室内多媒体设施设备先进。
目前,学校共有11个教学班,学生325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105人,享受国家“两免一补”家庭贫困学生近45人,共占学生总数的46%。在编教职员工38名(内退人员1名,病休2名),其中党员教师4名。在编在岗教师平均年龄为37.4岁,获小学高级职称2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5.9%。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1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5.2%,另有大本在读3人,研究生在读1人。
2、发展优势:
在20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文明、健康、勤奋、创新”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情操,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多年来一直保持区文明单位,行为规范示范校等称号,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也在稳步发展中。
学校实行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党政领导、中层干部以及教师群体已经形成的良好协作氛围,为学校的和谐、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整体年龄层次比较年轻,富有朝气。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多层次的发展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打造了一支勤奋、踏实的教师团队,学校现有两位局中青年骨干教师,一位学科中心组成员,多位校级骨干教师,为学校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团队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存在问题:
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虽然不低,但实际的教学能力水平发展尚不平衡,整体的教学能力有待夯实,理论素养有待提升,科研能力更亟待加强。区校两级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尚不明显。
学校生源中低保家庭、离异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多,由于地域差异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学生入学前就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致使入学后学校家庭教育难以形成合力。面对学生的复杂情况,教师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形成“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的局面,使得教师身心疲惫,缺乏进一步提高的信心与动力。
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新三年里学校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发展为第一要素,努力挖掘师生双方的发展潜能,在办学的过程中,传承学校“以教师发展为基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办学思想,塑造较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和学生群体。
办学理念:教师为基、学生为本、追求发展
内涵解读:主要指学校、学生与教师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在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寻求自主发展的学习中逐步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打造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团队,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办学目标:坚持依法办学,遵循教育规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一支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敢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身心健康,基础扎实,乐学进取的学生,把学校办成社会、家长满意,充满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学校。
培养目标:通过学校五年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行、扎实的基础,具备较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三、学校发展的领域目标
(一) 党的建设与管理
1、目标:
全面贯彻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教代会开展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总体要求,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始终,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学校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2、措施:
(1)思想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道德教育为抓手,结合形势有效开展各项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好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日常管理。
·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创设良好教书育人氛围和发展环境。
(2)组织建设:
·加强党员管理和服务,定期开展党内民主生活,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落实党内“三先”,积极发挥党员“三高”作用。
·以全面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促使全体党员自觉学习、终身学习。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注重质量、优化结构,重视在优秀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力量。
·围绕党和学校的中心任务,领导并支持学校工会、共青团组织,根据各自章程和特点,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3)作风建设
·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校务公开、党务公开,保障教职工权益。
·抓好“三风”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求真务实。
(4)廉洁反腐建设
·党组织支持和监督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代会实行民主监督。
·学校定期开展廉洁教育,建立反腐倡廉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二)学校管理
1、 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探索并形成良性激励机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追求规范化、人本化管理,建立有序的、和谐的、民主的学校制度,使学校管理务实高效。
2、措施;
(1)强化基础管理:
在原有基础上,梳理、完善学校规范性制度、评价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和奖惩性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2)优化组织结构:
·全面贯彻“校长负责制”, 落实校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教导处负责全校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指导,并深入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发挥管理与实施之间的承启作用。
·逐步强化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管理职能,年级组长履行该年级德育管理职能,教研组长履行该学科该年级的教学管理职能,协助行政开展工作。
3、各年段具体目标:(略)
(三)课程改革
1、目标: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在扎实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法,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探索基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以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能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
2、 措施:
(1)以课程建设为保障:
·基础型课程:进一步夯实基础课程的研究:细化各学科阶段目标,在实践、反思、调整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关注教学效益,多渠道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完善相关评价。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研实效,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特色学科。
·拓展型课程:重在建设,整体推进,在原有的《生活中的数学》、《快乐毽球》两个拓展特色项目基础上,积极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拓展型课程,逐步形成学科拓展和综合活动类拓展为目标的校本拓展课程,力争形成1~2门较为成熟的校本拓展型课程。低年级以兴趣为主,中高年级注重提高和实践。
·探究型课程;高年级结合学科教学,在高质量完成基础型课程的前提下,推进探究型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外知识的探究,努力体现自主、探究、开放。
(2)以教学管理为抓手:
·加强教导处、教研组两级管理,明确职责,教导处在学科大组长协助下承担全校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反馈调控职能,把好学科质量关。教研组长带领年段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任务,把好年段教学质量关。
·教导处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建立健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教研组建设,结合教与学,确定各学科研究主题,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强化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组内互动及滚动研究,形成合作、交流、分享、提升的学校教研文化。
3、各年段具体目标:(略)
(四)德育改革
1、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继续把推进《两纲》教育作为我校德育工作主目标,积极实践主体性德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亮出特色,形成序列。
2、措施:
·继续开展“温馨教室”建设,以激励学生为手段,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扎实有效进行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并落实于行动。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开展学校的各类“节”庆活动(“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建立学生团队等分年段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循序渐进,使得主体性德育活动形成系列,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拓展家庭、社会教育途径,体现德育的广泛性特征。完善家长学校,组织相关活动,落实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和社区内相关单位、各级教育基地密切联系,共享教育资源。
3、各年段具体目标:(略)
(五)师资队伍
1、目标:
从学校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立足于教育教学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通过教育科研、实践反思等,逐步形成一支团结和谐、热忱尽责、师德高尚、有较新教育理念,较强综合教育能力,寻求多元创新、乐观进取的教师队伍,并使部分教师成为教学有特色的、在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2、措施:
(1)师德修养:
·修订《虹桥路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细则》,签订师德承诺书,提倡“敬业,爱生”的职业道德。
·树立身边的师德榜样,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2)专业素养:
学校分层培训:
·组建不同团队(教研组、年级组或一定任务驱动下组建的项目工作小组),围绕预定的主题进行教师群体的学习交流。
·组织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常规教学交流活动。
·根据教师不同典型,在常态中加强教师个案的研究,寻找教师成长的规律。
·以校本拓展课程为载体,组织教师编写课程教材,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教研组同伴互助:
·以课例分析为抓手,组织同一教研组教师围绕既定主题相互合作研讨,在教学行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聘请有关专家加强对学科教研组建设的专业引领,拓宽教学视野。
·引导并鼓励教师在组内自由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发挥团队智慧。
个人自我学习:
·教师经常性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强化自我管理,修订教师学习制度。
·骨干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外出进修提高:
·提供机会,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进修 。
·创造条件,开展校际联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3、各年段具体目标:(略)
四、学校实施新三年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升观念,为实施规划打下思想基础;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素养,树立新型学习观,将学习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二)、健全制度,切实执行,确保规划按照正确方向实施:
规章制度是学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原有各类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结合教育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规范管理和教学,并营造氛围不折不扣执行,理顺工作程序,激励教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为规划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落实各部门职能,为实施规划提供组织保障:
1、 成立学校三年规划领导小组,校长负责。
2、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实抓好每年、每学期规划的落实率,有效推进规划的整体实施。
3、 每学年召开相关会议,对规划的进程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修正进一步计划。
(四)、抓好后勤建设,为实施规划提供物质、服务保障。
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因地制宜,使之美化、绿化、净化、富有艺术性。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提高物防、技防水平,落实食品卫生要求,使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场所,安全之地。
2、进一步完善学校财产、报修、报废、申购、领用等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规范管理。
3、 梳理学校后勤岗位,完善后勤岗位职责,提升服务质量。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