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路小学教学工作整改三年思考
发布时间:2013-11-28虹桥路小学教学工作整改三年思考
总体思考:
学生:关注习惯,细化落实;夯实基础,分段监测;关注个体,培优辅差。
教师:加强教研,系统研训;研读教材,理清脉络;分类指导,加速成长。
管理:细化流程管理,注重分析、指导、反馈和跟进;专注于把“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五环节做细、做实、做精。
具体年段目标:
|  | 第一年(规范) | 第二年(夯实) | 第三年(提升) | 
| 学生层面 | l  重点关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 | l  加强、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l  重点关注学习策略指导 | 
| 教师层面 | l  规范教师教学习惯 l  提升学科素养 l  提升教材研读能力,提高单课的效益 | l  规范教师教学习惯 l  提升学科素养 l  提升教材、课标的研读能力,明晰年段目标,提高单元课时的实施效益 | l  规范教师教学习惯 l  提升学科素养 l  提升教材、课标的研读能力,明晰各年段目标。提高教学实践结果的分析、诊断、改进能力 | 
| 管理层面 | l  根据监测、调研反馈情况细化语数英学科习惯与基础知识为主的三年跟进的第一年计划 l  结合流程管理,落实计划中相关项目的检查、反馈和指导 l  参与区级教研活动(期初必参加),了解区域目标要求,协同学科大组长系统设计校本教研主题和形式。深入教研活动,以教学实际状况开展动态指导。确保教研实效 l  分析教师队伍现状,规划分层培养梯队,内挖潜力,外求助力实施培养。 | l  根据前一年实施情况细化语数英学科习惯与基础知识为主的三年跟进的第二年计划 l  结合流程管理,落实计划中相关项目的检查、反馈和指导 l  协同学科大组长在前一年研修主题基础上,结合区域重点要求设计延续型的校本教研主题和形式。深入教研活动,以教学实际状况开展动态指导。确保教研实效 l  调整梯队,实施培养 l  初步形成虹桥路小学“五环节”指标 | l  根据前一年实施情况细化语数英学科习惯与基础知识为主的三年跟进的第三年计划 l  结合流程管理,落实计划中相关项目的检查、反馈和指导 l  协同学科大组长在前一年研修主题基础上,结合区域重点要求设计延续型的校本教研主题和形式。深入教研活动,以教学实际状况开展动态指导。确保教研实效 l  梯队培养初见成效 l  完善虹桥路小学“五环节”指标 | 
| 辅助层面 | l  形成全校性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l  探索激励性、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l  调整领导班子分工,固定学科教师兼任科目,保证各学科既有分管领导,又有主负责的教师。 | l  以“绿色指标”为导向,初步形成学业质量评价指标。 l  对学校教研组长队伍进行调整 l  通过招聘进行人员调整 | l  完善虹桥路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指标。 | 
| 已跟进内容 | l  人员方面:完成英语教师招聘,正在进行语文、数学教师的招聘。 l  语数英学科完成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夯实各年段核心知识的三年规划。 l  品社、探究学科落实专人参加区级教研活动。 l  语数英学科已开展教师学科素养的学习与培训。 l  以数学教研组为先,开展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联度研究。 | ||
监测反馈跟进计划——语文
|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 习惯 | 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 | 巩固强化基本学习习惯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 提高阅读能力(读懂) | 提升思维力度(会读) |  | 
第一年目标要求的细化:
一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能正确拼读音节。 | 认识常用汉字。 | 能用一句简单的句子写出单幅图的图意。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正确地认读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 | 认识常用汉字500个左右。 认识25-30个常用的偏旁部首。掌握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品”字等7种字的结构;知道加、减、换部首等识记字形的方法。 | 能用学过的语写一句简单的句子。能用一句简单的句子写出单幅图的图意,并能用上句号、问号、感叹号。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 | 检查读书 | 试卷测试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上课听他人的发言,能大胆发言。 | 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正确朗读课文。 |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看字在田字格位置的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静心听清老师与同学的发言。要发言,先举手;说话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 能用普通话正确地(基本做到段落、句子之间适当停顿、句子内部能词语连读或结构停顿)朗读课文。能比较正确的目读(不用手指读)课文。  会轻声读课文,做到声音适度(发出声音,但不很响)。 | 写字姿势正确,写之前先看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汉字的7条笔顺规则,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用铅笔在田字格里写汉字。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 | 检查读书 | 课堂听课、检查作业 | |
二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拼读音节。 | 自主识字 | 看多幅图写话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熟练地拼读音节。熟练地用音序查字法查到生字。 | 能熟练运用拼音自主识字,会联系字义、生活经验来区分形近字。知道一些多音字。 | 能用几句连贯、完整的话写清多幅图的意思。能写简单的留言条和三言两语的日记。能将几句比较简单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有意义的话。 | |
| 检测方式 | 拼音验收 | 检查读书 | 试卷测试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边听边记,发言意思清楚。 | 准确读课文。 | 书写端正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听故事、看音像制品,能说出大致内容(讲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经过等。) 2、看多幅图,能用几句连贯、完整的话说清图的意思。 3、熟练地用普通话发言、与同学交流,表达时能用完整的语句,意思比较清楚、明白。 |   能用普通话正确地(做到段落、句子之间适当停顿、句子内部能词语连读或结构停顿)朗读课文。知道默读课文时要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 | 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用铅笔在田字格里写汉字。字写得比较端正。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 | 课堂听课(阅读课) | 检查作业 | |
三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理解词语的意思 | 理解句子的意思 | 写作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能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理解词语;能结合具体语境正确选择词义。滚动积累以前学过的词语;自主积累课文中的出现新词;继续积累的成语。能在语言环境中辨析近义词。 | 学习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内容。   学习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学习围绕课题提问。练习用联系课文有关内容的方法体会句子的含义。 | 能围绕一个意思用概括与具体的方法写段。能分几步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试卷测试 | 课堂听课、试卷测试 | 检查作业、试卷测试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听懂他人的发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 有感情朗读课文。 | 书写端正,写后检查。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能正确运用普通话比较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话意思清楚,语句比较流畅。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围绕一个话题说一段话,做到比较意思清楚,说话比较连贯。。 | 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比较流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有比较明显的感情色彩的句段。练习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 搜集资料。 | 端正书写,格式规范,薄本整洁。培养书写后自觉检查的习惯。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 | 课堂听课、阅读笔记 | 检查作业 | |
四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理解词语的意思 | 理解句子的意思 | 写作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能运用举例、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反义词转换、同义词替换等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以前学过的词语;自主积累课文中的出现新词和成语 |   会写拟人句。   了解递进、条件句式(主要根据关联词语和语言内容体会前后句子的关系)。根据提示把递进、条件关系的复句补充完整。 | 能记叙一件事情,能分清主次。介绍一样物品能从抓住其主要特点展开具体描写。  能按时间、空间的转移顺序介绍某一景色。  能从生活中选取合适的事情表现人物的某方面的特点。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试卷测试 | 课堂听课、试卷测试 | 检查作业、试卷测试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听懂他人的发言,初步概括要点。 | 学会默读 | 用钢笔书写端正,写后检查。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能根据听到的内容提出问题,与他人交流,态度诚恳。 能条理清楚,语句流比较畅讲述一件完整的事。能把听到的内容完整、正确的转述给他人。 | 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边默读边思考。基本做到每分钟默读150个左右的汉字。 | 用钢笔端正书写,格式规范,薄本整洁。培养书写后自觉检查的习惯。学习使用删、补、调、换等常用的修改符号。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 | 课堂听课 | 检查作业 | |
五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理解词语的意思 | 理解句子(段)的意思 | 写作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若干谚语、歇后语。准确运用词语。 | 阅读时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能根据文章的记叙顺序,结构特点给课文分段。 能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 能写400字左右的短文。   会写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的记叙文。做到材料安排详略得;情感健康,主题清楚;有一定的布局谋篇的意识,描写有真情实感。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试卷测试 | 课堂听课、试卷测试 | 检查作业、试卷测试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听懂他人的发言,能概括要点。 | 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 认真书写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听他人讲话时,能记住主要内容,理解主要意思,边听边思考。能简要地把自己听到别人讲话的主要意思说清楚,并主动把自己理解和想法与他人交流,说话时,条理清楚,语句流畅。 | 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默读边思考。基本做到每分钟默读250个左右的汉字。 默读课文时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重要的、不理解的内容圈划批注。 | 用钢笔在横线上正确书写汉字(楷书),做到书写美观。   会写毛笔字。 | |
| 检测方式 | 课堂听课 | 课堂听课 | 检查作业 | |
         
监测反馈跟进计划——数学
|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 习惯 | 1、课堂常规习惯。 2、计算并自觉检验的习惯。 3、审题习惯。 | 1、计算习惯。 2、审题习惯。 3、认真“听”的习惯。 | 1、计算习惯。 2、审题习惯。 3、认真“听”的习惯。 4、规范“说”的习惯。 |  | 
第一年目标要求的细化:
一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20以内加减计算 | 百以内的加减法 | 基本类型应用题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8~10道/分 | 3~4道/分 | 大数-小数=相差数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 |
| 检测方式 | 口算验收 | 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课堂常规习惯 | 计算及检验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书写姿势正确:一尺、一拳、一寸。 2、规范使用学具:小圆片放在垫板上,收进信封,说停就停。 | 1、“三对照”:数据、单位、运算符号与课本对照;横式与竖式对照;原题与草稿对照。 2、会对一些填符号或填数的式题进行计算检验。 | 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圈关键字、词。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 | 作业检查 | 听随堂课 | |
二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表内乘除法计算 | 千以内的加减法 | 基本类型应用题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8~10道/分 | 2~3道/分 | 1、每份数×份数=总数 2、“平均分”应用题 3、包含除的应用题。 4、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5、多倍数÷一倍数=倍数 | |
| 检测方式 | 口算验收 | 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计算习惯 | 审题习惯 | 自觉检查的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递等式计算划出第一步的运算。 2、对于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能自觉在题目旁列竖式计算的草稿。 | 对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找出关键字、词、句,括出单位名称。 | 认真核对数据、运算符号、横式与竖式、原题与草稿、递等式上下式子、单位。 | |
| 检测方式 | 作业检查,教学验收 | 作业检查,教学验收,听随堂课 |  | |
三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 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笔算 | 基本类型应用题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3~4道/分 | 1~2道/分 |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一倍数×倍数=多倍数 | |
| 检测方式 | 口算验收 | 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说”的习惯 | 计算及检验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教师应有明确的句式要求,帮助学生“说”的语言简洁规范。 | 自觉、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 | 1、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圈关键字、词。 2、能画线段图辅助分析。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 | 作业检查 | 作业检查,听随堂课 | |
四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组合图形的面积与周长。 | 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 基本类型应用题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在图上标出相应的数据。 | 1~2道/分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三步计算应用题 | |
| 检测方式 | 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说”的习惯 | 计算及检验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教师应有明确的句式要求,帮助学生“说”的语言简洁规范。 | 1、能使用加减法、乘除法的关系自觉验算。 2、自觉、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 | 1、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圈关键字、词。 2、能画线段图或树状算图辅助分析。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 | 作业检查 | 作业检查,听随堂课 | |
五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立体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 | 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乘除法笔算。 | 应用题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能标出各部分的数据。 2、根据题意,画出简图。 | 1~2道/分 |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 几何应用题。 | |
| 检测方式 | 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说”的习惯 | 计算及检验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教师应有明确的句式要求,帮助学生“说”的语言简洁规范。 | 1、解方程能自觉、规范地进行检验。 2、自觉、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 | 1、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圈关键字、词。 2、能画线段图或树状算图辅助分析。 3、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写完整设句,并根据题意进行代入检验。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 | 作业检查 | 作业检查,听随堂课 | |
监测反馈跟进计划——英语
|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 习惯 | 1. 听的习惯。 2. 读的习惯。 3. 审题习惯。 4. 课堂常规习惯。 | 1. 认真作业,及时背默的习惯。 2. 模仿说的习惯。 3. 审题习惯。 | 1. 认真作业,及时背默的习惯。 2. 审题习惯。 3. 模仿说的习惯。 4. 书写小语段的习惯。 |  | 
第一年目标要求的细化:
一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核心词汇、句型的认读 | 对核心句型的 和运用 | 说1~2句话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看图读单词。 2. 看字形读单词和句子。 | 1. 看图简单应答。 2. 互找问答句。 | 用1~2句话对人物、静物、动物、季节等进行主要特征的表述。 | |
| 检测方式 | 口试验收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听随堂课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课堂常规习惯 | 听的习惯 | 读的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书写姿势正确:一拳、一尺、一寸。 2. 规范课堂语言操练基本形式:分组读、男女生分读、开火车读、同桌问答等。 | 1. 根据听到的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 2. 根据听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 1. 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2. 口齿清楚,发音到位。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 | 听随堂课 | 口试验收 | |
二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核心词汇、句型的认读 | 单句的书写 | 有主题说2~3句话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看字形或图片读单词和句子。 2. 拼读单词。 3. 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问答。 4. 互找问答句。 | 1. 明确句子书写单词之间应有间距。 2. 明确句子书写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 用2~3句话对所给主题进行显著特征的表述。 | |
| 检测方式 | 口试验收 | 作业检查 | 听随堂课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认真作业和及时背默的习惯 | 模仿说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抄写单词、词组、句型格式规范,正确率高。 2. 背、默作业及时、有效完成,提高2号本正确率。 | 1. 能根据老师的示范和引导,用所给句型组织语言。 | 1. 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读懂习题内容。 2. 学找帮助解题的关键词。 | |
| 检测方式 | 作业检查 | 听随堂课 | 教学验收 | |
三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核心词汇、句型的掌握 | To be, to have动词的运用 | 小语段的书写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熟练朗读课本内容。 2. 掌握和核心词汇相关的反义词、同类词、复数等语言现象。 3. 运用核心句型进行问答。 | 1. 了解两类词的含义,使用的范畴。 2. 掌握两类词使用时与人称的搭配。 | 1. 围绕话题,以至少五句话进行叙述。 2. 使用至少2中句式。 3. 语段有开头、有结尾。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认真作业和及时背默的习惯 | 听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晰,正确率高。 2. 能默出核心词汇和句型,积累基础知识。 | 1. 能听懂连贯的几句话。 2. 做听力练习时,先将需做的题目做一浏览,初步了解,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 | 1. 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边读题,边圈出帮助解题的关键词。 2. 阅读理解完成时,找出文中与答题相关的内容。 | |
| 检测方式 | 作业检查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四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核心词汇、句型的掌握 | 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运用 | 小语段的书写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熟练朗读课本内容。 2. 掌握各类词上位词和下位词的关系。 3.核心句型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的问答。 | 1. 了解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句型结构。 2. 区别运用两种时态。 | 1. 围绕话题,以至少六句话进行叙述。 2. 使用至少3中句式。 3. 语段有开头、有结尾。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认真作业和及时背默的习惯 | 听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晰,正确率高。 2. 能默出核心词汇和句型,积累基础知识。 3. 背出课本上重要的语篇。 | 1. 能听懂连贯的几句话。 2. 在听的过程中作适当的记录帮助理解、记忆。 | 1. 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边读题,边圈出帮助解题的关键词。 2. 阅读理解完成时,找出文中与答题相关的内容。 | |
| 检测方式 | 作业检查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五年级:
| 基本知识和技能 | ||||
| 知识技能内容 | 核心词汇、句型的掌握 | 一般过去时的运用 | 小语段的书写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熟练朗读课本内容。 2. 规范介词的使用。 3.熟读元音音标、辅音音标,能拼读音标词。 4. 各种核心句型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问答。 | 1. 了解一般过去时的句型结构及使用范畴。 2. 区别运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 | 1. 围绕话题,以至少七句话进行叙述。 2. 使用至少3中句式。 3. 语段表述有条理、有逻辑,有开头、有结尾。 | |
| 检测方式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
| 习惯 | ||||
| 习惯内容 | 认真作业和及时背默的习惯 | 听的习惯 | 审题习惯 | 建议: | 
| 目标要求 | 1. 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晰,正确率高。 2. 能默出核心词汇和句型,积累基础知识。 3. 背、默出课本上示范性语篇。 | 1. 带着问题听懂连贯的一段话。 2. 能将音标词和听到的单词快速地对应起来。 | 1. 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边读题,边圈出帮助解题的关键词。 2. 圈出时间状语,帮助判断句子的时态。 3. 根据所给问题引导、关键词或表格的提示,书写小语段。 | |
| 检测方式 | 作业检查 | 听随堂课、教学验收 | 教学验收 | |
附件2:
虹桥路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1、认真“听讲”的习惯。
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
②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
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
2、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①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②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
④验算、检查的习惯。
⑤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保持书本整洁。
3、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按照书上的例题,从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题里怎么说,接着看书中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写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想的,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再补充讲讲;然后就采取带着问题看书,分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概括;最后,采取先看书后提出看不懂的问题。
4、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①独立地思考问题,自己肯从书中、演示中或从分析自己的错例中寻找问题答案。
②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③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敢于创新,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一年级
数学学习习惯要求
1、课堂上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
2、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句要完整。
3、会按照要求摆放学习用品。(书本,垫板,铅笔橡皮,尺)
4、会按照规定摆放学具。(小圆片放在垫板上,收进信封,说停就停)
5、作业时要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圈关键字、词。
 6、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认真计算,细心核对,做到“三对照”。(即数据、单位、运算符号与课本对照;横式与竖式对照;原题与草稿对照) 
7、书写等号、竖式计算、连线等要用尺划线。(右手拿笔,左手拿尺)
8、会对一些填符号或填数的式题进行计算检验。
9、能先找出错误原因,再及时订正并交与老师批改。
10、会与小伙伴讨论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不懂主动问老师。
一年级教学内容配套习惯要求
第一学期
| 单  元 | 内    容 | 配套习惯 | 
|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 P23 加法(合并) | 大虎有3只,小虎有2只,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虎? | 
| P25 加法(添加) | 原来车上有3人,又上来1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 |
| P28 减法(求剩余) | 原来车上有4个人,有1个人下了车,现在车上还剩下几人? | |
| P28 减法(求部分) | 有8个小朋友,其中男生有3个人,女生有几个人? | |
|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 P35连加连减 P35加减混合 | 3+2+4=9     9-2-4=3 5             7 6+2-5=3 8 | 
| 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 P25讲讲算算(三) | 圈关键字   找单位名称   竖式列旁边 | 
| 整理与提高 | P55  比较 | 4+4<2+8 8    10 | 
第二学期
| 复习与提高 | P5 比一比 | 6+( 4  )<11    10 |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P19  认识人民币 | 8分<8元 数字相同比单位 9角<11角 单位相同比数字 19角=1元9角 换算        19角 | 
|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 P34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笔算) | 1   3 3 + 3 7 7 0 | 
| P34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笔算) |    5  13 . 2  6 | 
二年级
数学学习习惯要求
1、巩固一年级已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2、递等式计算划出第一步的运算。
3、对于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能自觉在题目旁列竖式计算的草稿。
4、作业时要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圈关键字、词。
 5、作业时要做到一步一回头,即认真核对数据、运算符号、横式与竖式、原题与草稿、递等式上下式子、单位。
 6、能对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找出关键字、词、句,括出单位名称。
7、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不懂得问题及时解决。 
二年级教学内容配套习惯要求
第一学期
| 单  元 | 内    容 | 配套习惯 | 
| 复习与提高 | P4-5 巧算 | +1  -1 39 + 57=40+56=96 | 
| +2  +2 77 – 58=79-60=19 | ||
| P6 方框里填几 | 44+□=62     □-15=55 62-44=18     55+15=70 | |
| 统计 | P41-44 条形统计图(一) | 先确定一格表示多少 2÷2=1, 2÷1=2 | 
| 乘法、除法(二) | P61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 21÷5 = 4……1 \/ 20 ①1<5  ②5×4+1=21 | 
| 整理与提高 | P77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  | 
| P78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  | 
第二学期
| 复习与提高 | P4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 14×6 /\ 10+4 =10×6-4×6 =60+24 =84 | 
|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 P17  数射线(千) |  | 
| 三位数的加减法 | P30-32 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   1 8 6 + 1 6 7 3 5 3                             | 
| P35-37 三位数减法(竖式计算) |   0 3 13 . . 6 5                           | |
| P38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加法) | 462+229≈690 估算:460+230=690 | |
| P39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减法 |      482-317≈160 | |
| 整理与提高 | P64-68 解决问题 |  | 
|  | P69 巧算2 (连加) | 389+163+237           = 389+(136+237) =389+400 =789 | 
|  | P70 巧算2 (连减) | =102                1  0  2 | 
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学习习惯要求
1、巩固二年级已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2、在课堂中积极发言,回答问题语言简洁规范。
3、计算时能做到先估算再计算,最后能自觉验算。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当天的板书及时抄录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5、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说数量关系。
6、小组讨论时有明确分工,在组内踊跃发言,大胆发表个人意见。
三年级教学内容配套习惯要求
第一学期
| 单  元 | 内    容 | 配套习惯 | 
| 复习与提高 | P2-3小复习 | 112+ 429 + 71 = 612 193 + 244 – 193= 244 548 – 296 – 104 = 148 | 
|  =  9 × (12 + 8) | ||
| 用一位数乘 | P18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竖式计算) |  2  7          ×       3               | 
| P19估算 | 4×36的积在(120)和(160)之间,更接近(160)。 4×30=120 4×40=160 | |
| P22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 850×4的积的末尾有( 2 )个0。 850×4=3400 | |
| 用一位数除 | P38两位数被一位数除(竖式计算) |          2  3      验算:    2  3          1  4           +      2            1  2                9  4 | 
| P41-42两三位数被一位数除(商中间或末尾有0) | 9□1÷9,□里填(0-8)时商中间有0; □里填(0、9)时,商的末尾有0。 901÷9=100……1    981÷9=109 991÷9=110……1 | |
| P43估算 | 138÷6商在(20)和(30)之间,更接近(20)。 (20)×6=120 (30)×6=180 | |
| 几何小实践 | P49-51 千米的认识 P P53    分米的认识 | 5000厘米=(50)米 5000÷100=50 | 
| 整理与提高 | P70-75解决问题 |        25盏                          共几盏? | 
第二学期
| 复习与提高 | P3 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 用笔划出先算部分 | |||||||
| P6 组合图形的面积 | 35 25 15 20 30 6 10 18        S1                    S1       S2                    S2 解:S=S1+S2          解:S=S1-S2 | ||||||||
| 用两位数乘除 | P14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  2  7          ×    2  3                         6  2  1     | |||||||
|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 P43-46   几分之一 |                                                       9÷3=3 | |||||||
| P47-50   几分之几 |                                                      9÷3×2=6 | ||||||||
| 整理与提高 | P70-71   解决问题 |  | 
四年级
数学学习习惯要求
1、巩固三年级已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2、运用工具进行规范作图。
3、自觉用画图的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4、养成预复习习惯,能做重点圈划。
四年级教学内容配套习惯要求
第一学期
| 单  元 | 内    容 | 配套习惯 | |
| 复 习 与 提 高 | P2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    112+ □ = 612 解:    □=612-112 □=500 检验:左边=112+500=612       右边=612       左边=右边    | |
| P4 乘法与除法关系 | 10× □ = 610 解:     □=610÷10 □=61 检验:左边==10×61=610       右边=610       左边=右边    | ||
| P6 复习用两位数乘、除 | 估算:1121+3612+5208       1000+4000+3000 =5000+3000 =8000 | ||
| P6 复习用两位数乘、除 | 递等式:520+24×(33-25)       =520+24×8       =520+192       =712 | ||
| 数 与 量 | P11~17 大数的认识 | 48,3251,3960 读作:四十八亿三千二百五十一万三千九百六十 | |
| P18~19 四舍五入 | 48,3251,3960 四舍五入到万位:  48,3251,0000 48,3251万             | ||
| P20~23 平方千米 | ÷10,0000 25100, | ||
| P24~25 吨的认识 | ×1000= 8t | ||
| P26~ | ×1000 | ||
|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 P44~46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 每天练字2页,3天练字多少页?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
| 几何小实践 | P74~76 圆的初步认识 | r 0 | |
| P79~80 线段、射线、直线 | A            B    线段AB A         B           射线AB      A         B        直线AB | 
第二学期
| 复 习 与 提 高 | P5 用递等式计算及简便运算 | 用笔划出相同因数 | 
| P8 商不变性质 |     2800÷70=280÷7=40 先划去除数末尾的0,再在被除数末尾划去相同个数的0 | |
| P10 解决问题(一) |  爷爷今年73岁,       大数(几倍数) 比小明年龄的5倍多8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小数                 一倍数 1.  找出大数、小数 2.  找出一倍数          ?                73岁                | |
| 补充  相遇问题 | 甲乙两辆列车同时从两个车站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 | |
| 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 P17  小数的意义 | 三位小数 | 
| P33  小数点移动 |                            | |
| 整理与提高 | P68   解决问题(二) | 1、       2+1 2、增加到2倍         2 | 
五年级
数学学习习惯要求
1、巩固四年级已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2、能自觉选择更简捷合理的算法。
3、解方程能自觉、规范地进行检验。
4、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写完整设句,并根据题意进行代入检验。
5、能以数学日记等方式,系统有序地整理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
五年级教学内容配套习惯要求
第一学期
| 单  元 | 内    容 | 配套习惯 | ||
| 复 习 与 提 高 | P3 小数 |   3.3×100=330 ×100 | ||
| P5 小数的加减法 | 91.1- 84.8 +83.7=90  □ =91.1-(90-83.7) =91.1-6.3 =84.8  | |||
| 小数乘除法 | P10 小数乘整数 | 36.6×78=2854.8 估:40×80=3200 3  6. 6        ×       7  8               | ||
| P15 小数乘小数 |  | |||
| P25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 12.87÷ 0.99 >  12.87 | |||
| P26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 2.5÷0.35=7(瓶)……0.05(升) 验算:0.35×7+0.05     = 2.45+0.05     = 2.5 | |||
| P27 循环小数 | ·· | |||
| P29 积商的凑整 | 4.5÷0.23 = 19.56(保留整数)           ≈ 20 | |||
| 统计 | P33 平均数的计算 |  | ||
| 简易方程(一) | P42 化简与求值 | 当m=1.1时,求4(m+25)的值。 解:当m=1.1时, 4(m+25)      = 4×(1.1+25)      = 4×26.1      = 104.4 | ||
| P46 解方程 | 5(x+7)-18=3x+87 解:  5x+35-18=3x+87             2x=70              X=35 检验:左边=5×(35+7)-18 =5×42-18 =210-18 =192 右边=3×35+87     =105+87 =192      左边=右边,所以x=35是方程的解。 | |||
| P50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 x | |||
| 几何小实践 | P6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解:S=ah      =6×4      =24(平方厘米) | 
第二学期
| 简易方程(二) | P21 列方程解应用题 | 3x x | |||||||||||||||||||||||||
| 几何 小实践 | P33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 35.42×1000=35420 | |||||||||||||||||||||||||
| P49 体积与容积 |                  毫升 0.01×1000=10 | ||||||||||||||||||||||||||
| 问题 解决 | P70可能性的大小 | 有1、2、3、4这四张数字卡片,搅拌均匀后,依次抽出两张,抽出的两张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5的可能性大,还是数字之和是6的可能性大? 
 答:抽出的两张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5的可能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