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卫生习惯防流感
发布时间:2015-04-23又到流感高发季,目前本市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为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有些还伴有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
普通感冒和流感多为病毒感染引起,只是病毒的种类不一样,前者多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后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大体上可分为甲、乙、丙三型,每隔一段时间即可出现新的变异抗原病毒,致使大多数人对目前正在流行的感冒病毒都无法具有有效抗体,因此传染性很强。
普通感冒和流感虽然都存在上呼吸道症状,但流感往往起病较急,有高热、咽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性症状,鼻塞流涕的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只是在疾病恢复阶段才逐渐明显。普通感冒则主要表现为卡他性呼吸道症状,如不停地打喷嚏、鼻塞或流鼻涕。
一般来说,只要多注意休息,流行性感冒一周左右就可自愈。如果一周后发烧仍不退,且有脓痰咳出,就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转变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其他并发症。由于流感引发的肺炎往往较为严重,老人、小孩或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成年人患病后应及时就医。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非常重要。接种流感疫苗是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流感最有效方法,推荐在每年10月之前打疫苗。
流感非常容易在学校、办公室、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传播,所以得流感后最好采取“居家隔离”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公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健康行为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倡导生活中保持健康行为,如睡眠充足、营养充分、注意锻炼身体等。
(二)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三)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四)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冬春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六)发病后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有关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七)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