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
发布时间:2015-04-23进入4月,天气开始转暖,也即将进入肠道病毒的流行期,其中手足口病的发病也将进入高峰期,值得引起关注。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可由多种型别引起,常见的有CoxA16、EV71、CoxA10、CoxA6等。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
手足口病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如玩具、奶瓶、餐饮具等)造成传播。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所以预防手足口可从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提高环境卫生两方面着手: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重视手卫生
肠道病毒传播形式有多种,但多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即通过污染的手将病毒带入口中,所以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在预防此类传染病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儿童应从小培养起良好的洗手习惯,而且照护儿童的家长、保育员等护理人员也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因为成人亦可感染并携带这些病毒,之后在护理儿童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儿童,儿童因抵抗力低等因素导致发病。而且,儿童本身也喜欢用手感知各类物品,接触物品多,再有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掌挡住但未及时洗手,加上有些儿童有吮指等习惯等,更易造成病从口入。
l 洗手的时机:
1在与患者接触后;
2触摸眼、口、鼻前;
3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时(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处理呕吐物后;
4吃饭前;
5如厕后;
5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6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如扶手、门柄、公共电话后;
7外出回家后;
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l 正确的洗手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可按以下操作: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注意手腕部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毛巾不得共用。
二、注意环境卫生
(1)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个人用品自己使用,不相互借用;
(3)注意居家周围环境整洁,垃圾不随意乱扔,做好防蝇、防鼠、防蟑螂等措施;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每日配合保健老师进行晨检,及时告知相关疑似症状,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
(6)定期对活动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和空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