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防病提示

发布时间:2018-07-03

 

7月高温酷暑,本市仍处在梅雨季节,体感潮湿闷热。市民应重点防控高温中暑、霍乱、登革热以及感染性腹泻和食源性疾病。节气养生本月将关注小暑和大暑。

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预防:

 在高温天(日最高气温≥35℃时),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 应做到大量饮水、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 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居室内一定要开启空调,或前往有空调的室内公共场所避暑。

● 避免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应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并涂抹防晒霜。

● 高温条件下作业,或者白天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合理休息。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吐泄、脱水、肌肉痉挛等为特点,严重者可发生休克、酸中毒。7月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家庭办酒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容易引发霍乱疫情。

 

预防:

● 喝开水、不喝生水。

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海水产品及不洁、不卫生、腐败食品。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正确洗手。

● 患病后莫乱服药,及时就医。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目前,本市登革热病例除去年1例本地病例外,其他均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来源地为南美洲或东南亚国家(地区)。近期南美洲登革热疫情高发。7月本市处于蚊媒活跃期,不排除输入病例和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

 

预防:

 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洁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衣长袖涂抹驱避剂等。

 前往南美洲、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虫叮咬,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

高温天适宜细菌增殖,食品腐败变质速度加快,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腹泻病就诊病例将以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感染为主,尤其需要关注幼托机构、暑期培训班及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的聚集性疫情。

 

预防:

● 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

● 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吃海鲜、涮肉时,要彻底煮熟;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 食品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发生腹泻后怎么办?

 如出现腹泻等症状,宜暂停上课上班,居家隔离休息。

 一般腹泻症状是自限性的,如果病程较长,出现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时,须尽快就医治疗。

● 被污染的食物不能继续食用,丢弃时需密封包裹。

● 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患者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等,都要及时清洗并消毒;患者的餐饮具要和家人分开使用,并在用后清洗煮沸消毒(煮沸10-15分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家长的疏忽大意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上海学生伤害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跌落、道路交通事故和烧烫伤等。此外,夏季和暑期也是儿童青少年溺水的高发季节。

 

暑假期间,孩子独自居家、以及外出游玩较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居家安全、高空坠落、道路安全,预防溺水等事项。

 

预防:

●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的行为习惯,学习自救技能。

● 教导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行为。例如,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等。

● 排查居室安全,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排查方法请见 《居家安全隐患排查宝典》。针对预防儿童高空坠落,尤其要做好:1.窗户加装安全锁;2.阳台和窗户护栏采用竖向式,间距小于10cm3.不在阳台和窗户边堆放杂物,避免儿童攀爬。

 家长应做好监护,尽量避免未成年儿童独自在家,可多陪伴儿童外出。

 不能陪伴孩子外出时,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联络,了解孩子行程动向。

 

节气养生

7月节气将从夏至很快进入小暑(77日)和大暑(723日)。

 

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来。大暑来临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三伏天知多少?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字的日子)。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防暑降温不贪凉

在高温环境中,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容易中暑。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要适度,室外活动最好选择早晚较凉爽时段,不宜长时间运动。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可按量服用人丹。遇有体弱者及老年人中暑,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在大暑节气,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风寒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不可贪吹风扇或空调。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或对人直吹,空调温度不可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每隔一段时间可关闭空调,开窗通风。淋雨后要及时更衣。注意保暖。

 

调理饮食降湿火

三伏天降雨多,湿度大,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胸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此时要注意调整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减少进食油腻食物;保持蛋白质充足,多吃鸭肉、豆腐等,健脾开胃;适当多食化湿健脾的食物,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适当吃些性凉祛火的蔬果,如苦瓜、雪梨、西瓜等,但不能过量。不宜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尤其是冷饮;不宜多吃温补的东西,如狗肉、羊肉、红参等。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期间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扶助人体得阳气,提高机体免疫,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在三伏天各大中医门诊一般会人满为患,记得早点预约哦。

 

版权所有 2021 ©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
地址:上海徐汇区番禺路901号
联系电话:021-64478296
网站建设:上海迅速网络

沪ICP备0000000000000号沪公网安备0000000000000号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