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略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9-09-12

孩子的“冷暴力”多发生在单亲家庭或是交由祖辈抚养的儿童中,这些儿童往往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太相信别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采取回避对策。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偏重对孩子进行文化、艺术等教育,使其在智力方面得到更多培养,却忽视了儿童心理卫生的保健,而学龄前儿童,尤其是23岁儿童,是智力、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未得到及时重视与矫正,将对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语言暴力:“爸妈死了才好呢”

今年4岁的明明(化名),每天都要午夜以后睡觉,早上10时才起床,无论其父母怎样哄劝都不管用。最让父母头疼的是明明一顿饭就要吃上两个小时左右。每天面对不听话、固执的儿子,父母逐渐失去了耐心,每当明明不听话时,父母就报以打骂。4岁的明明面对父母突如其来的改变,对父母的感觉也从开始的依赖转变为愤怒。在这位年龄仅有4岁的孩子口中,有一天突然说出:“爸妈死了才好呢”,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明明的气质评估为语言暴力型儿童,这一类儿童的症状主要是对外界的反应较强烈,没有规律性,极易造成家长的心烦意乱。而这一类儿童除了极端的语言暴力外,他们口中常说的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都属于语言暴力。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应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家长的娇宠放纵,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肢体暴力:看见小动物就想打

今年5岁的聪聪,在幼儿园里是出了名的“捣蛋鬼”,一旦遇到比他年龄小、侵占了他某种权利的小朋友,就会以“武力”将其制服,聪聪的此类问题成了老师的“老大难”。据聪聪的家人讲,聪聪在家也是不“安生”,经常对别人家的小动物“拳打脚踢”。为此,聪聪的家人对别人不知赔了多少礼,家人什么方法都试过,但都不好使。聪聪为肢体攻击型儿童,此类儿童在所调查的儿童中占20.8%,主要是由于缺乏自信心所致,特征为在幼儿园内爱欺负比自己年龄小的小朋友,且对小动物也充满了敌意。

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纠正。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独生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乃至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托幼机构的教师应帮助此类儿童树立自信心,尽量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在家不要采取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

家长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然而儿童的心理问题常常不被家长所重视,甚至引发不必要的严重后果。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小注重培养。作为家长,不仅要关注自己孩子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身体疾病和智力水平等,而且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发育及心理健康。

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儿童期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有关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及时识别儿童心理问题。其实,不少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并对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不能盲目攀比、模仿,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其次,要对心理障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视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请教专门工作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长。

家长在生活中还是应该要多注意,那么就应该要避免孩子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就应该要以正确的方法去对待,尽量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如果是没有及时的去调理,肯定会让宝宝出现很大的一些心理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版权所有 2021 ©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小学
地址:上海徐汇区番禺路901号
联系电话:021-64478296
网站建设:上海迅速网络

沪ICP备0000000000000号沪公网安备0000000000000号

微信服务号